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【奋斗在新时代】克里木与新疆地毯的37年情缘

来源网址:http://www.qzcynt.com/

在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手工地毯工作室,厂长克里木·买买提尼亚孜在进行手工地毯编织。(记者陈岩摄)

[原声回放] 这是最好的时代,我在55岁的年纪还有精力和年轻人一起奋斗,助力新疆地毯和地毯文化走得更远,这是我人生最大的财富。

[人物] 克里木·买买提尼亚孜,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的厂长,从一名普通地毯织工,成长为技术员、车间主任、副厂长、厂长。37年来,他见证了新疆地毯从手工到机织的变迁。

新疆网讯(记者唐红梅)在乌市经开区(头屯河区)帕尔拉克地毯厂,有一间手工地毯工作室,这里有两台织地毯的“木架子”,一米多高,看上去简陋、粗糙。“木架子”上配有一根钩针和一把工具刀,用来挑线和砍断毛线。这算是原始的织地毯工具,6平方米的一块地毯,需编织一个月。

而在地毯工作室的隔壁,轰隆隆的机器声中,5台七八米高的机器24小时运转,成片状的各色毛线交错着经过机器的各部位,出来之后就成了一张完整的地毯,不到一小时就能完成“木架子”一个月的工作量。

手工织地毯和机器织地毯只有一墙之隔,克里木用了37年时光见证了它们的变迁。

“我有空就会到手工地毯机前织一织,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奋斗。”克里木说,他现在的奋斗目标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新疆地毯成为宣传新疆的名片。

1981年,克里木就成了原新疆地毯总厂的一名手工地毯织工。因为母亲曾是这个厂的工人,他从小就对地毯绚丽的色彩和精致的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
在克里木眼里,一张纯手工地毯就像一幅精美的画作,但因编织的过程漫长,在上世纪80年代,价格高、产量低,成为制约新疆地毯发展的主要原因。

1984年,原新疆地毯厂首次引进了机织设备,属于半自动化生产,克里木的工作并未轻松。刚引进的机器需手工把毛线放在梭子上,用完线再用手工换,其间还要不停给机器加润滑油,遇到机器出现毛病时,还得充当维修师的角色。

“跟地毯有关的工种,我算是都经历了。”克里木说,当时自己20岁出头,体重60公斤,这和工作量大有很大的关系。

克里木笑着回忆,当时虽然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,但地毯的花色还是比较单一,大都以花卉为主。

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,织地毯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,自动润滑系统无需手动加油,机械的质量不断提高,5台设备1名工人就能完成检修。

最重要的是,地毯的花色实现了电脑提花系统,把花色输入进电脑,就会生产出来同花色的地毯,设计更现代化。

2010年,克里木受邀加入到新疆帕尔拉克地毯厂,该地毯厂是目前首府唯一一家机织地毯厂。

克里木说,现在的地毯技术可谓推陈出新,枪刺技术在传统制作地毯的技术基础上,可使用多种材料制作;片剪工艺可使地毯具有立体浅浮雕效果……虽然他现在已是厂长,但自己依然像一线织工一样不断学习。

“新疆地毯虽然历史悠久,但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不太强。”克里木说,地毯的专业人才需具备绘画、装饰、艺术等功底,自己学习的同时,也在不断引进人才。此外,工厂还在南北疆的农户家免费投放织毯机,农民在农闲时织地毯,织成后再由工厂收购,带动他们脱贫致富的同时,让传统手艺传承下去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。

近年来,克里木所在的地毯厂已累计投入600多万元,对织机进行技术提升改造,原本最多只能织5种颜色,现在可织8种。今后还将继续加大技术投入。

“传统技艺加现代技术,我相信新疆地毯不久之后就会成为宣传新疆的一张名片。”克里木说,帕尔拉克正在筹建新疆首家地毯产业示范园项目,建成后将是一个以新疆地毯文化为根基,集生产、研发、销售为一体的标准化地毯产业示范园区。

[记者点评]

克里木在从业的37年里,见证了科学技术给新疆地毯带来的发展和变迁,按理说,如今的他,只需敞开双臂接住源源不断的订单即可,但他只要走进手工地毯工作室,二话不说就开始织地毯,从他望着机器的眼神中,可以看出他对地毯的热爱,也许就是因为这份热爱,所以愿意为之奋斗。